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超纯水仪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呢?

超纯水仪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呢?

更新时间:2025-06-23点击次数:89
超纯水仪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备超纯水的核心设备,其主要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物理、化学和膜分离技术,将普通水源(如自来水、蒸馏水或去离子水)中的杂质逐步去除,最终产出符合特定纯度要求的超纯水。以下从工作原理、核心功能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解析其主要工作内容:
 
一、超纯水仪的核心工作目标:去除水中各类杂质
 
超纯水的纯度要求高(通常电阻率≥18.2MΩ・cm,TOC≤10ppb,微生物≤1CFU/ml),因此超纯水仪需针对性去除以下杂质:
 
溶解性离子:如Na⁺、Ca²⁺、Cl⁻、SO₄²⁻等,这些离子会影响水体导电性,需通过离子交换或电去离子技术去除。
 
有机物:如腐殖酸、表面活性剂、微生物代谢产物等,可能干扰色谱分析或细胞培养,需通过活性炭吸附、UV氧化或反渗透膜截留。
 
颗粒物与胶体:如泥沙、细菌、病毒、胶体硅等,可能堵塞仪器管路或导致实验误差,需通过过滤膜(如0.22μm微滤)或超滤膜去除。
 
气体:如溶解氧、二氧化碳等,可能改变水体pH值或参与化学反应,需通过脱气膜或真空脱气去除。
 
二、超纯水仪的主要工作流程与技术原理
 
超纯水的制备通常遵循“预处理→核心纯化→后处理”的多级处理流程,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技术如下:
 
1.预处理阶段:初步净化水源
 
工作目标:去除大颗粒杂质、余氯、有机物及部分硬度离子,保护后续核心纯化单元。
 
核心技术与工作内容:
 
多介质过滤:通过石英砂、活性炭等滤芯过滤水中悬浮物(如铁锈、泥沙),活性炭吸附余氯(Cl₂)和部分有机物,降低水体色度和异味。
 
软化处理: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(如Na⁺型树脂)置换水中Ca²⁺、Mg²⁺,降低水的硬度,防止后续膜组件结垢。
 
精密过滤:通过5μm或1μm的PP滤芯进一步去除细微颗粒,确保进入反渗透膜的水质浊度≤1NTU。
 
2.核心纯化阶段:深度去除离子与有机物
 
工作目标:将预处理水转化为高纯度去离子水或超纯水,满足不同实验需求。
 
核心技术与工作内容:
 
反渗透(RO):利用半透膜(孔径约0.0001μm)在高压(0.5-1.5MPa)下截留99%以上的离子、有机物和细菌,产出电导率≤10μS/cm的反渗透水,作为超纯水的前置水源。
 
离子交换(DI):通过阴、阳离子交换树脂(如OH⁻型和H⁺型树脂)置换水中残留离子,理论上可将电导率降至0.055μS/cm(即电阻率18.2MΩ・cm),但树脂饱和后需再生或更换。
 
电去离子(EDI):结合离子交换与电渗析技术,通过电场驱动离子迁移并利用电极再生树脂,无需化学再生即可持续产出高纯度水(电阻率≥15MΩ・cm),适合连续运行场景。
 
紫外(UV)氧化:使用185nm/254nm双波长UV灯,破坏有机物的化学键(如将TOC降至5ppb以下),同时灭活细菌(灭菌率≥99%),防止微生物繁殖。
 
3.后处理阶段:精准调控水质与防止污染
 
工作目标:确保超纯水符合特定实验要求,并避免储存或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。
 
核心技术与工作内容:
 
超滤(UF):通过截留分子量500-10000Da的超滤膜去除热源(内毒素)、核酸酶、蛋白酶等大分子杂质,产出适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超纯水(内毒素≤0.001EU/ml)。
 
终端微滤:使用0.22μm或0.1μm的聚偏氟乙烯(PVDF)膜过滤,去除可能残留的细菌或颗粒物,确保水质符合ISO3696一级水标准。
 
循环系统:超纯水仪通常配备循环泵和保温管路,避免死水段滋生微生物,部分机型还支持热消毒(如80℃循环灭菌)或臭氧消毒,维持水质长期稳定。
 
三、超纯水仪的智能化工作功能
 
现代超纯水仪为提升操作便捷性和水质可靠性,通常具备以下智能工作特性:
 
实时监测与报警:通过电导率仪、TOC检测仪、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水质,当电阻率低于设定值(如15MΩ・cm)或滤芯寿命到期时自动报警。
 
自动再生与冲洗:EDI模块可自动进行电极再生,反渗透膜定期自动冲洗(如每2小时冲洗1次),延长膜寿命并降低污染风险。
 
数据管理与溯源:支持水质数据存储(如7天历史记录)、USB导出或连接LIMS系统,满足GLP/GMP等合规性要求。